美刊认为,中国防空不是假的,美无人机好日子将结束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6-10-21 浏览次数:103

题图为中国歼-11战斗机. 据美国《国防》月刊9月号报道,原题:《海军项目处于无人机存活能力争论的焦点》,文章称,随着美国在没有现代防空系统的陆地上战斗,无人机时代开始了。 文章称,好日子正走向终结,一...
题图为中国歼-11战斗机.


         据美国《国防》月刊9月号报道,原题:《海军项目处于无人机存活能力争论的焦点》,文章称,随着美国在没有现代防空系统的陆地上战斗,无人机时代开始了。
 
         文章称,好日子正走向终结,一个美国与实力相当或接近的竞争者发生冲突的新时代可能就要来临了。美国至少两款正在开发中的新型无人机也即将出炉,这两款无人机具有的隐形能力足以躲避敌方雷达、投送载荷以及收集敌人后方的情报。
 
         美国海军的“航母起飞空中监视和攻击无人机(UCLASS)”正处于开发初期,该无人机还肩负深入敌方领地执行任务的长远要求。
 
         在众议院军事委员会下设的海上力量和派遣军队小组委员会最近一次听证会上,该无人机是否具备能力执行此种任务是一个争论激烈的话题。 
 
         数位智库分析人士说,相对于航程、载荷和隐形性能,海军对续航性能更为重视,这是一个严重错误。 要求UCLASS在不加油情况下连续飞行14小时的条件意味着机体内更多空间被用于油箱,而用于武器、传感器和隐形系统的空间有所减少。 
 
         中国最频繁地被分析师和相关委员会成员提及为美国一个实力接近的对手。中国的目标是把美国航母驱赶至距中方海岸更远的地方。为实现该目标,中国正在开发各种反舰武器。 
 
         美国一家国防咨询公司常务董事布赖恩·麦格拉斯把该问题的严重性描述得更深入。 麦格拉斯说:“我认为我们到了‘因小失大’的时刻。”他说:“如果舰载机编队不朝着实现真正有实力的UCLASS所具备的无人攻击能力的方向演变,则航母事实上可能变得没用。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海军的实力和影响力将下降。而这意味着美国的实力和影响力下降。”

中国军事透明度增加,我国防实力吓到美国
 

         环球时报环球网讯 当中美两国在大的方面不断走近的时候,一些猜测“未来中美军事冲突”的狠话也不断从两国的一些角落继续传出。在中国,这种声音有时来自互联网站的论坛和跟帖,说这种话的人通常被称为“愤青”。而在美国,做这种狂想和写这种文章的人的话语权就大多了。他们经常是智库专家及媒体评论员。比如,继年初几家媒体想象“中美太空战”、“中国导弹击毁美航母”之后,1月21日的美国《空军时报》又打出“中国的对美攻击设想”这样的标题,绘声绘色地想象“太平洋上空冒起一团蘑菇云”、“中国导弹袭击美国在日韩的军事设施”等极端场面。新年之初,美国对与中国打交道的悲观论调在军事类媒体上一拨又一拨地冒出来,原因何在?中国著名国际问题专家金灿荣教授给出一个有趣的解释:也许是因为美国最近心情不太好。
 
  《空军时报》走的还是前两家美国媒体的套路,文章开始就呈现出一幅紧张图景:“美国支持的台湾一再宣称要从中国独立出去,惹恼了中国大陆。就在美国还犹豫不决时,大陆的导弹呼啸而至。机场、营房、补给线、弹药库这些美军在日韩的军事基地设施统统遭到打击;美国的卫星被远程导弹摧毁,空军监测和通信网络陷入瘫痪;太平洋上空冒起一团蘑菇云,雷达和无线电广播迅即中断……”
 
  有意思的是,《空军时报》称,“这一场景不是美方的猜测,而是中国军事专家的假想”,目的是“通过突袭美军、着重打击和遏制美空军力量,防止其介入台海冲突”。报道称,在中国军事专家的一份报告中,最终结果将是屈辱的美军在美国人的众目睽睽之下稍做抵抗便溜回老家,以免和中国全面冲突。报道还说,“这些假想毫不隐蔽地刊登在中国军事学刊和教科书上”。美国前空军战略分析家克里夫对《空军时报》称,上述假想不是中国军方的作战计划,“是军方内部的讨论,没准备提供给外国人或中国大众阅读”。克里夫认为,中国军事专家相信古老的智慧:重拳出击、先发制人,“未来的冲突很可能为时不长,但过程激烈,甚至可能只有一波打击。因为我们大多数军事力量没有部署在前沿,他们想先下手为强”。
 
  报道称,中国专家承认在正面冲突情况下中国打不过美国,一名解放军上校形容那将是“以卵击石”。所以中国将采取“反介入战略”,破坏本地区的美军力量,拖延美军太平洋部署,迫使其远距离作战。“一名中国军事专家说,‘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将使其内部陷入混乱,对他们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帮助我们以较小的代价赢得较大的胜利’”,“另一本军事文献建议通过大规模军事演习来为奇袭做掩护”。
 
  《空军时报》多处含糊地提到“中国军事专家”。“一名中国军事专家”说,中国正在设计能从地面发射的射程超过900英里的巡航导弹,足以打到韩国和日本。“另一位军事专家”说,中国将首先对机场跑道进行“突然密集式”打击,接着目标是美军飞机。敌后工作者将提供情报和恐吓行动,甚至可以“刺杀关键人物”。中国的战斗机群大批出动拦截空中加油机和美军运输机,高杀伤力的集束炸弹则将轰炸飞行员宿舍和其他军事人员集中的建筑。报道还称,中国还可能使用电子核弹,在核火球之下900英里的直径内所有无线电通信都将瘫痪。中国还有大堆选择可用,如电磁干扰武器、炸弹和电脑病毒等。
 
  上述场景有可能发生吗?《空军时报》认为,“这不仅仅是理论假设”,“台湾大选可能是导火索”。克里夫称,“如果这场冲突现在就发生,我有把握我们能占上风。但随着时间推移就不好说了。” 



         2007年,美国空军与兰德公司签订了研究合同,兰德推出了题为“闯入龙潭”的报告,《空军时报》的内容就来自该报告。“闯入龙潭”长154页,包括“中国当前的军事战略”、“中国反介入措施的潜在影响”等6章,分析了中美可能的冲突方式和美军应如何应对。
 
  雇员达1600多人的兰德公司是美国最大、最有影响的智库之一,与军方关系密切,该机构推出的许多研究报告往往成为军方或政府的决策参考。兰德公司的报告建议,考虑到中国对奇袭方式的爱好,美军应在冲突之前安装导弹防御系统;空军应加强防范中国黑客,隔离核心计算机系统并做好应急预案;必须保护卫星。
 
  在《空军时报》的报道中,“中国军事专家”、“中国机构”的字眼随处可见。2006年美国《原子科学家公报》5—6月号题为“迷失在翻译中”的专家文章曾严重质疑美国收集情报的方式。报道称,美国情报人员往往犯下翻译错误,改变信息。另外,他们常主观选择情报,将小报报道、论坛帖子等信息作为情报来源。结果错误情报日积月累,积重难返,加剧了中美相互猜疑。报道说,2001年,美国国家安全太空管理与组织评估委员会以中国官方媒体报道为证,称“中国军方正发展在未来高科技太空战争中击败美国的方法和战略”,但那家媒体同时还是一家拥有从时尚到时事等许多杂志的商业企业。委员会引述的报道由一名低级别军官撰写,并非中国政府的政策声明,文中所有美国的“战略弱点”恰恰来自美国的资料。文章称,“这就像孩子们玩的打电话游戏,话传到最后已面目全非”。